近日,在东安县大庙口镇韭菜村竹木加工厂就业帮扶车间内,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机器,一根根竹子经过多道工序变成竹筷。
大庙口镇韭菜村素有“万亩竹海”之称,全村共有楠竹1.2万亩。2019年,通过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楠竹加工厂,实现了竹制品加工从半成品到成品加工的转变,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的转变,盘活了村里楠竹资源。
“我们加工厂采用机器流水线加工竹制品,产品主要销往广西、广东等地,竹木加工厂总产值达500万元,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。”韭菜村楠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昌松说。
被东安的丰富楠竹资源所吸引的,不仅有返乡的创业者,还有不少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,汤氏竹业就是其中之一。东安汤氏竹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汤国军介绍说,“汤氏竹业2002年就在东安建厂了,工厂目前日生产菜板一万个以上,年出口量2000余万元,生产的竹木产品远销欧美、东南亚等地。”
如今,东安经济开发区竹木加工产业园已引进舜皇峰竹木、汤氏竹业、金晖竹业等10家企业入驻,配套建设原竹加工区,构建从楠竹下山到初加工再到精深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条,实现全竹利用。
东安县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,有竹林面积31.04万亩。近年来,该县坚持把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心工作来抓,因地制宜探索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,已初步形成了以竹木复合利用为特色、出口型楠竹产品为主打、科技创新为依托的楠竹产业发展格局。
竹编是东安县的传统民间手工艺,米筛、箩筐、竹席、斗笠等各种各样的竹编,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,也成了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。
走进大盛镇菱角村,一股竹子的清香扑面而来,三五成群的竹编手艺人正在编制竹米筛、竹箩筐等生活用具。经过破篾、编架子、镶边等一系列工序后,一根普通的竹子摇身变为村民致富的“指尖经济”。
菱角村是远近闻名的“竹编村”,今年71岁的竹编“守艺人”魏友良是当地有名的巧手。他年轻时就跟着父亲学编竹制品,直到今天依然沿袭这门手艺,几十年与竹子相伴,竹编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“竹米筛、竹箩筐由合作社统一收购成品,按计件算工钱,我每天可编织3个竹米筛,一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。”魏友良说。
为把林竹资源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,东安县积极鼓励竹编技艺传承人、乡土人才成立家庭手工作坊。同时,在技艺传承和产业发展上下功夫,定期组织竹编技艺传承人和工匠参加各类培训,让竹编技艺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,竹编技艺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“竹”不仅是东安的一张名片,还是东安推进乡村振兴“利器”。近年来,东安县制定和出台了发展竹产业相关优惠政策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鼓励和推动竹产业开发建设。目前,东安县共有竹木加工企业40余家,2023年全县竹产业年产值2.1亿元,从业人员1万余人,通过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竹编产品线上销售,竹制品网店开办10余家,竹木电商线余万元。
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、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、更改或建立镜像!
常年法律顾问:湖南(人和人)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 湘ICP备14019368号-1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164号
今日永州讯(通讯员 唐涛华 唐宇)近日,在东安县大庙口镇韭菜村竹木加工厂就业帮扶车间内,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机器,一根根竹子经过多道工序变成竹筷。
大庙口镇韭菜村素有“万亩竹海”之称,全村共有楠竹1.2万亩。2019年,通过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楠竹加工厂,实现了竹制品加工从半成品到成品加工的转变,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的转变,盘活了村里楠竹资源。
“我们加工厂采用机器流水线加工竹制品,产品主要销往广西、广东等地,竹木加工厂总产值达500万元,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。”韭菜村楠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昌松说。
被东安的丰富楠竹资源所吸引的,不仅有返乡的创业者,还有不少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,汤氏竹业就是其中之一。东安汤氏竹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汤国军介绍说,“汤氏竹业2002年就在东安建厂了,工厂目前日生产菜板一万个以上,年出口量2000余万元,生产的竹木产品远销欧美、东南亚等地。”
如今,东安经济开发区竹木加工产业园已引进舜皇峰竹木、汤氏竹业、金晖竹业等10家企业入驻,配套建设原竹加工区,构建从楠竹下山到初加工再到精深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条,实现全竹利用。
东安县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,有竹林面积31.04万亩。近年来,该县坚持把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心工作来抓,因地制宜探索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,已初步形成了以竹木复合利用为特色、出口型楠竹产品为主打、科技创新为依托的楠竹产业发展格局。
竹编是东安县的传统民间手工艺,米筛、箩筐、竹席、斗笠等各种各样的竹编,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,也成了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。
走进大盛镇菱角村,一股竹子的清香扑面而来,三五成群的竹编手艺人正在编制竹米筛、竹箩筐等生活用具。经过破篾、编架子、镶边等一系列工序后,一根普通的竹子摇身变为村民致富的“指尖经济”。
菱角村是远近闻名的“竹编村”,今年71岁的竹编“守艺人”魏友良是当地有名的巧手。他年轻时就跟着父亲学编竹制品,直到今天依然沿袭这门手艺,几十年与竹子相伴,竹编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“竹米筛、竹箩筐由合作社统一收购成品,按计件算工钱,我每天可编织3个竹米筛,一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。”魏友良说。
为把林竹资源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,东安县积极鼓励竹编技艺传承人、乡土人才成立家庭手工作坊。同时,在技艺传承和产业发展上下功夫,定期组织竹编技艺传承人和工匠参加各类培训,让竹编技艺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,竹编技艺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“竹”不仅是东安的一张名片,还是东安推进乡村振兴“利器”。近年来,东安县制定和出台了发展竹产业相关优惠政策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鼓励和推动竹产业开发建设。目前,东安县共有竹木加工企业40余家,2023年全县竹产业年产值2.1亿元,从业人员1万余人,通过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竹编产品线上销售,竹制品网店开办10余家,竹木电商线余万元。